肯定高雄港踏出第一步,規劃興建旅運大樓 | ||
| ||
引廠商投資多功能性的旅運大樓,初步規劃為地上9層,總樓板面積約3萬4000平方公尺,地下2層供停車場用途。 關切,與會學者專家肯定港務局跨出的第一步,但也提醒市府重視未來桃園、台北交通時程縮短對高雄雙港的衝擊。 「從海港城市提升城市魅力:高雄港旅運大樓對高雄觀光業之影響」公聽會是由議員陳玫娟及黃柏霖共同主持,為配合國家觀光計畫與觀光客倍增計劃,高雄港務局準備將19、20號碼頭變更為客貨碼頭,為讓國際郵輪靠泊及改善苓雅區港灣設施之親水環境設施,增加臨港區商業用途,並BOT合作興建吸引廠商投資多功能性的旅運大樓,初步規劃為地上9層,總樓板面積約3萬4000平方公尺,地下2層供停車場用途。 目前每年從高雄港進出的旅客約12萬人,旅客搭乘郵輪抵達高雄是從七賢路底的碼頭下船,該處進出口為露天,沒有遮蔽,新的旅運樓完工後,搭乘國際郵輪及往來高、澎馬公的台華輪旅客將可從高雄地標85大樓旁的碼頭下船,離市區更近,大大提升便利性,旅運大樓工期約3年,民國100年動工。 黃柏霖議員指出,行政院核定的高雄海空經貿城計劃中含有旅運大樓相關計劃,但如高雄市沒有新產業支撐,沒有中央資源的支持,旅運大樓很難成功。他強調,高雄市事先應準備妥當,否則將無法獲得中央的經費挹注,而旅運大樓未來對高雄產業及觀光的影響,也應予重視。 港務局副工程司林建宏表示,高雄港親水遊憩計劃及旅運大樓讓市民等待很久,過去囿於高雄港土地的規劃與運用,遲遲未能推動,但去年10月行政院完成核定,旅運大樓正進行國際競圖中,明年底將選出廠商,並希望103年能正式營運。 觀光局長林崑山指出,旅運大樓不只樓梯響,也看見影子了,市民看見高雄港蛻變的願景,旅運大樓對高雄市發展郵輪產業十分重要,海洋局和港務局密切合作參與國際行銷活動,配合流音中心及會展中心同步完成,城市願景市民看得見。 海洋局副局長李錫珍說,高雄港擁有造船業補給、機場雙港效應,對發展郵輪母港佔很大優勢,國際各港對郵輪產業都有重大的努力,包括新加坡、香港、日、韓等都有所努力,郵輪產業將有爆炸加的起飛,如完成高高屏跨域的行程規劃並納入藍色公路初步的系統分析,將可促進郵輪經濟,如能再引進快速渡輪,也吸引大陸旅客迅速進入高雄。 交通局三科科長黃榮輝則表示,旅運大樓完成後的城市交通系統銜接,其他城市聯繫,國道銜接、公路銜接、高鐵場站接駁及市區內公車、輕軌連結等,均應規劃完整。捷運局正工程司李宗益指出,水岸城市和旅運大樓的結合,可透過輕軌進行串連,去年底提出路線方案,目前正協調港務局、台鐵及市府用地中。 經發局招商處處長楊正名表示,未來希望透過地標及親水設施以發揮觀光產業加值,如能參考巴爾的摩的內港經驗,突顯海洋意象及特色,串聯文化創意廊帶可成為台灣獨一無二的特色。都發局副總工程司王啟川指出,樂見高港從量的追求至質的追求與提升,舊港區歷經12年才有突破性的發展,市府和高港要堅持後續的發展方向,但16至18號及21號碼頭是散貨碼頭,其開發和轉型也要儘速籌備,否則對國家門戶意象有影響,港務局應提早積極準備 。 工務局總工程司郄爾敏指出,港彎和城市發展息息相關,國際會展中心、海洋文化及流音中心,104年完工,可配合旅運大樓及產生聯動,高雄觀光發展可拭目以待。研考會研究員郭寶升則對旅運大樓可帶動多少經貿產業發展持保守看法,並認為有待評估,他說,新加坡願意投資博奕產業,必有其考量,如高雄要吸引陸客就要考量旗艦型產業,博奕是個願景。 正修科大副教授戴萬平表示,香港有海港城及新加坡也有類似建設,海港城不只是具有旅運功能,還要有商圈及交通的功能;而馬總統提及台北至桃園機場只要花20分的期許,高雄應重視被邊緣化的可能並提前因應。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賴碧瑩則說,旅運大樓應「多軌並進,全力完工」,完工日程紛紜不一,建議以提前完工獎勵促旅運大樓提前完工,以因應全球港灣城市的競爭。 大仁技術學院副教授林爵士表示,硬體是城市進步的第一關,為連結城市行銷、產業結構,港務局跨出一步,值得肯定,尤其旅運大樓是城市門面,如市府能爭取旗艦型產業進駐,將會有有龍頭及指標的作用,高雄人有信心。義大副教授李銘義則建議市府爭取高雄航空經貿城的法治作業程序,比照桃園航空城特別條例提出高雄海空經貿城也提出特別條例,以便進行資源的整合,高雄市也應上緊發條,思考推動高雄成為城市魅力幅射港口,則未來高雄前景可期。 |
正修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系 教授 Ph.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eng Shiu University, Taiwan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黃柏霖服務資訊部絡-【議會新聞】99.06.07肯定高雄港踏出第一步,規劃興建旅運大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