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iwan-news.com.tw/news1_1.php?ID=176008'
【記者傅琦高雄市報導】高雄港的新門面「旅運大樓」正推動落實中,旅運大樓未來如何連結高雄觀光及產業的發展,倍受市民關切,高雄市議會昨天舉行「從海港城市提升城市魅力:高雄港旅運大樓對高雄觀光業之影響」公聽會,與會學者專家肯定港務局跨出的第一步,但也提醒市府重視未來桃園、台北交通時程縮短對高雄雙港的衝擊。
「從海港城市提升城市魅力:高雄港旅運大樓對高雄觀光業之影響」公聽會,昨天下午在市議會中型會議室召開,黃柏霖指出,行政院核定的高雄海空經貿城計畫中含有旅運大樓相關計畫,但如高雄市沒有新產業支撐,沒有中央資源的支持,旅運大樓很難成功。他強調,高雄市事先應準備妥當,否則將無法獲得中央的經費挹注,而旅運大樓未來對高雄產業及觀光的影響,也應予以重視。
港務局副工程司林建宏表示,高雄港親水遊憩計畫及旅運大樓讓市民等待很久,過去由於高雄港土地的規劃與運用,遲遲未能推動,但去年十月行政院完成核定,旅運大樓正進行國際競圖中,明年底將選出廠商,並希望一百零三年能正式營運。
市府觀光局長林崑山指出,旅運大樓不只樓梯響,也看見影子了,市民看見高雄港蛻變的願景,旅運大樓對高雄市發展郵輪產業十分重要,海洋局和港務局密切合作參與國際行銷活動,配合流音中心及會展中心同步完成,城市願景市民看得見。
經發局招商處處長楊正名表示,未來希望透過地標及親水設施以發揮觀光產業加值,如能參考巴爾的摩的內港經驗,突顯海洋意象及特色,串聯文化創意廊帶可成為台灣獨一無二的特色。
正修科大副教授戴萬平表示,香港有海港城及新加坡也有類似建設,海港城不只是具有旅運功能,還要有商圈及交通的功能;而馬總統提及台北至桃園機場只要花二十分的期許,高雄應重視被邊緣化的可能並提前因應。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賴碧瑩則說,旅運大樓應「多軌並進,全力完工」,完工日程紛紜不一,建議以提前完工獎勵促旅運大樓提前完工,以因應全球港灣城市的競爭。
大仁技術學院副教授林爵士表示,硬體是城市進步的第一關,為連結城市行銷、產業結構,港務局跨出一步,值得肯定,尤其旅運大樓是城市門面,如市府能爭取旗艦型產業進駐,將會有有龍頭及指標的作用,高雄人有信心。
義大副教授李銘義則建議市府爭取高雄航空經貿城的法治作業程序,比照桃園航空城特別條例提出高雄海空經貿城也提出特別條例,以便進行資源的整合,高雄市也應上緊發條,思考推動高雄成為城市魅力幅射港口,則未來高雄前景可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