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3日 星期六

中華民國在緬甸?


中華民國在緬甸?
【戴萬平/正修科大國貿系助理教授(高縣鳳山】
日昨有立委強烈抨擊僑委會編印的海外僑民華語教材,「中國」二字出現的次數竟較「台灣」多出近十倍,而計畫提案刪減「僑校發展與補助」預算。看完這則新聞,筆者無限感慨。
今年暑假,筆者前往東南亞短期研究,順道拜訪東南亞區域的台商與當地華人社群。在緬甸,一位目不識丁的雲南老僑,竟然在緬甸偏遠的瓦城山區,以己之力創辦約有一萬名學生的中文學校。更令人詫異,即使在中(共)、緬兩國政府的極大壓力下,該校,甚至該地的許多華人,依然奉「中華民國」為正朔,使用「中華民國」年號作為紀元;仰光新設立的中文學校堅持使用「正友」(中正學校校友)為學校名稱。這種情景,與李前總統說「中華民國」早已不存在的態度,形成強烈的對比。
事實上,親中與親台兩派的華人在東南亞地區爭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東南亞華人社會發展一項顯著的特徵。許多親台華人在艱苦的環境中,不但須與左傾華人對抗,還在必須抗拒來自當地政府的壓力下,保持對台灣、對中華民國的支持。以瓦城地區的華人為例,當地華人寧可捨棄正規的緬文教育,抗拒來自中國優渥獎學金的誘惑,千方百計將子女送進以佛經學校為掩護的親台中文學校,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將子女送至台灣接受教育,這是因為他們對「中華民國」的情感是難以割捨的。這也是中國政府即使在瓦城當地設有領事館,企圖拉攏當地華人,仍無法撼動華人認同台灣的主要原因。
然而,民進黨執政後,由於政策的改變,這群堅守中華民國年號的僑民已經開始產生疏離感,目前能從台灣獲得實質的利益大概就剩來自台灣教科書的供應,以及台灣學校提供當地子女就學的名額。但是未來可以預見的,當東南亞華人社會興起中文熱,「中華民國」卻離這些僑民越來越遠時,堅持華文教育的他們只得回頭去擁抱中國。
每當想起這些僑民在海外為「中華民國」奮鬥挺進,「中華民國」在台灣卻逐漸消逝不見,真是令人不勝欷噓。

【2003-12-13/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