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3日 星期五

東南亞華人,政治犧牲品


攏來開講東南亞華人,政治犧牲品
【戴萬平/研究生(台北市)】
近日來,印尼政局因金融危機而起波瀾,再加上三月總統大選的政治不確定性,使得華人與當地族群衝突問題日益升高。
不可忽視的是,政治菁英住往會利,用族群的差異與矛盾,獲取政治上的利益,所以,當此大選前夕,可以發現引發族群暴動多半是支持反對黨的群眾;這一方面是對華人經濟地位不滿,另一方面也是對蘇哈托競選連任的反彈。排華暴動也給蘇哈托「指導式」民主提供了良好的藉口,有助其繼續連任。新加坡資政李光耀認為印尼的政局將在三月總統大選後平息,就是洞悉了蘇哈托的想法。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鼓勵馬來西亞的人民捐出他們的財產,以幫助政府度過金融危機的難關。想當然爾,此項言論是針對佔經濟優勢的馬來西亞華人而來。東南亞各國領袖在處理族群議題時,往往存有一種弔詭心理,既怕族群衝突所帶來的政局不穩,又適時的宣揚「族群民族主義」以獲得政治利益。這也是華人往往成為東南亞國家政治犧牲品的原因。經濟的因素,只是族群政治合理化藉口罷了。
羅積康/商(台北市)
報載,我國與印尼政府所簽定投資保障協定中並未保護到萬一是印尼民間暴動,所造成台商的損失。很多台商,過去也是配合政府南向政策,到印尼投資,現在印尼情況相當不穩,政府是否能考慮緊急援助一些糧食、民生必需品及醫藥到印尼?至少印尼民間百姓收到上述物資,可以解一些燃眉之急,並且降低對華僑和台商潛在的傷害。


【1998-02-13/聯合報/11版/民意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