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從上海自由貿易區發展看高雄競爭力公聽會


 從上海自由貿易區發展看高雄競爭力公聽會       2013/12/12

點閱: 1578
(本報記者王冠勛高雄報導)
設立自由經濟貿易區已喊了多年,卻被上海搶先掛牌,高雄如何重新定位並擷取他人長處,發展自己的特殊型態貿易,李雅靜議員於昨(11)日在市議會舉辦「從上海自由貿易區發展看高雄競爭力」公聽會。她在會中語重心長的強調,高雄市府不能再空等待,若再不自立圖謀出路,實在枉有好山好水的先天條件。
台南大學胡以祥教授以南服研究員身分表示,十五年前他推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如今已被大陸複製在六大中心呈現,如今自由經濟貿易區設立在先天上略遜一籌,但在合作上仍有大有作為,如海運、空運上高雄可以建立商貿平台,金融財務理財站、資訊未來趨勢、國際教育等方面均可掌握先機。
李雅靜議員強調,將來城市界線不見了,台灣變成新台北、新台中、新高雄三大區域,其實就是經濟自由示範區概念的演進,高雄市在自由化的地板上,想要更上一層樓,應該要更積極爭取區域性的功能與角色。李議員特別指出說明高雄在經貿交流上,比對ECFA實施前後,不論是有機化學、塑膠、鋼鐵,對中國大陸的出口貿易額皆呈現衰退,其中鋼鐵更出現100、101連續兩年出口金額與數量皆衰退的情況,顯示ECFA實施兩年來對高雄主力產業的正面效益不顯著。因此李議員建議石化及鋼鐵產業要提升高產值化才是解決之法,中央也應盡速投注資源協助地方政府。
應邀學者有真理大學餐旅管理學系于仁壽教授率先指出,高雄若與上海相比,縱使傾盡全國之力也無法跟得上,卻可揀選上海力有未逮之處發揮,如金融、醫療、服務方面,仍可大有作為。義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李建興副教授以其在廣西師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所見情況作了精闢的分析,雖然上海搶先登陸並非代表就完全佔了優勢,因為高雄所擁有的條件仍十分豐富,如醫療、教育、天氣這是廣西師範大學老師們所羡慕的,所以市府在發展上要有策略方向,如投資作業上就可仿效新加坡,由專人專職負責處理若是廠商不願留下設廠時,這位承辦人要寫報告,分析他為什麼不留下。反觀台灣官員卻是擔心多蓋章卻成為圖利罪嫌的被告。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胡以祥助理教授、正修科大國際企業系戴萬平副教授、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林皆興教授。
市府經發局陳杏怡科長、研考會朱瑞成主祕相繼提出市府已成立推動小組,已針對權列區位、產業類別與中央進行磋商已獲共識,主要地段將以亞洲新灣區為目標,類別是以高質服務業、金融、醫療、教育為主。同時將屏東農業納入自由經濟貿易區內,雖然針對租稅部仍有歧見但期盼明年前就可正式上路。經濟部加工口區管理處吳德章組長也強調,在客觀環境上高雄無法與上海相比,但對岸所執行的經濟特區均採台灣模式,他們是以人治為主效率較高,為求效率台灣雖有單一窗口但受環保因素影響,也祗剩下半套而已。值得全新進行檢討。
李雅靜議員因為針對該項議題及內容,均有詳盡參考資料提供及說明,獲得與會人士一致的贊賞,尤其學者將上海與高雄的優劣情勢,逐一作透徹的分析可供市府相關部門官員,作為日後推動的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