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大選結束 緬甸民主考驗才開始

大選結束 緬甸民主考驗才開始

2015-11-09 01:45:07 聯合報 戴萬平/正修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副教授(高雄市)


相較於其他威權國家的轉型模式,緬甸的轉型相當特殊而緩慢。
自軍政府拒絕承認一九九○選舉結果、軟禁翁山蘇姬後,緬甸的民主便停滯不前。二○○三年緬甸軍政府曾經提出所謂的民主七步路徑圖,包括:重新召開國民大會;探索建立有章可循的民主制度;起草新憲法;全民公投通過;舉行公平的大選組成議會;按照新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由議會選舉產生國家領導建立民主。當時,這樣的路線圖被認為是軍閥延續統治的藉口,沒有一位學者或觀察家相信當時的緬甸軍政府會確切實現這些步驟:事隔十多年,緬甸出現驚奇的轉變,卻似乎照著這樣的路徑安排。
此次大選對緬甸具有幾個意義:一、二○一○選舉雖是緬甸新憲法實施後的第一次選舉,但這次大選才是真正開放所有政黨競爭、至少形式上是公平的大選。選舉結果意味緬甸政治即將走向下一個階段。
二、因為多年未進行有意義的選舉,民眾對民主陌生。根據友人傳來仰光街頭的訊息:秘密警察變少,選舉成為治安假期;街頭教選民如何蓋手印投票;上街參加活動的人多了;十一月六日後不能穿特殊旗幟上街(投票前冷靜期)。這是緬甸民主政治社會化的教育。
三、除執政黨(鞏發黨)與翁山蘇姬領導的全民聯,有超過九十個政黨,特別是少數族群的政黨參與選舉。這些族群政黨不是以取得政權為目的,但代表少數族群願以體制內參與方式表達自己的利益。不論哪一政黨獲勝,都須與這些緬族以外族群政黨結盟,是為觀察緬甸政局兩大黨以外不可忽視的角色。
下一階段緬甸的民主化還有幾個關卡。首先,歷史的殷鑑顯示:如果反對黨獲勝,執政黨或軍方是否承認選舉結果。軍方是否會重蹈一九八八年的覆轍?第二,獲勝一方如何協調國會軍方的四分之一指定議席,結合少數族群政黨,推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總統人選?如果全民聯獲勝,翁山蘇姬所說的「高於總統的地位」將如何實踐?第三,執政黨在八月才發生黨內的軍事政變,新產生的總統人選能否順利度過政權輪替交接期接任大位?
就一般民主標準,緬甸尚有許多議題尚未達標。但眼前最重要的是新領導人的產生與政權輪替:現今階段,建立穩定制度化的憲政結構,是緬甸走向真正民主化的基石。
選舉結束雖是一個里程碑,但也不會是「童話般的結局」。從選舉結束到到新任總統就任前,才是檢驗緬甸政治發展的真正關鍵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