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新世代 改寫大馬新格局


最新 | 發燒 | 哇新聞  | 字級:
新世代 改寫大馬新格局
【聯合報╱戴萬平/正修科大國企系副教授】
2013.05.06 03:55 am
 
昨日馬來西亞大選受到國際矚目。相對於其他亞洲四小虎的印尼、泰國與菲律賓民主化過程中經歷過政黨輪替,此屆馬來西亞大選亦被認為有機會結束國民陣線自獨立以來的壟斷執政,也被視為是馬來西亞獨立以來最激烈的選戰。與歷屆大選相較,年輕選民與首投族的增加,被視為是馬來西亞有可能變天的理由。截稿前的結果雖顯示執政聯盟還是略為領先,但大選的過程顯示,馬來西亞政治已經出現新的格局。
歷史上,因為族群政治的因素,決定馬來西亞公民的投票取向,操作族群議題也成為巫統領導的國民陣線得以維持長久執政原因。然而隨著年輕選民與首投族的增加,人民聯盟中,前副總理安華領導(被人民聯盟內定為首相),代表改革形象的公正黨,已經沖淡華族選民畏懼支持反對黨即是支持伊斯蘭黨執政的疑懼,而願意給予非執政聯盟支持。所以即使執政當局祭出將國內三所華人辦的學院升格為大學的討好政策,但是新一代的華裔選民還是普遍支持反對陣營。
撇開族群議題,新一代選民關心的是環保(特別是稀土開發與石化產業的進駐)、治安與貪汙問題。人民聯盟主要訴求「UBAH」(改變),顯然較被年輕選民認同。網路上,許多留台學生號召返鄉投票,冀望改變政局。雖然執政當局也打年輕牌,號召如楊紫瓊等巨星為國陣站台,但筆者訪談幾位留台學生,明星風采並不會動搖年輕族群原有的投票取向。
除年輕選民外,人民聯盟所採取的選戰策略亦是被認為有可能動搖國陣執政的原因。在過去因為族群因素,反對黨之間不易合作,反觀此次大選不僅人民聯盟內各政黨以勝選考量與選民結構協調各選區的提名人選,沒有出現以往反對黨互相廝殺,執政黨以逸待勞的窘境。尤其是在大選前夕,因為技術問題,華人反對黨華人民主行動黨甚至借用公正黨與伊斯蘭的旗幟競選,被視為是反對黨的大團結。
最後,台灣學者觀察的指標性選區是柔佛州的居鑾選區。在該選區中,代表馬華公會(國陣)、與台灣學術界熟悉、推動承認台灣學歷的高等教育部助理部長何國忠,對上反對黨新一代政治菁英劉鎮東。兩位菁英候選人,一方面在推動華人文化與教育升格頗有建樹,一方面代表高學歷清新形象的反對勢力明日之星,師生間的競爭結果由民聯的劉鎮東獲勝,也正可反映馬來西亞華人社群世代交替與政治態度的走向。
近期新加坡國會補選執政黨的挫敗,與此次馬來西亞國會大選的激戰,顯示新世代年輕人出現,對於現況的不滿,重視誠信與公平價值,比較容易傾向政治多元與反對黨。年輕選民透過社交網路與通訊軟體的散播,比傳統選戰操作更有力量。如同新加坡政治學者偉爾什所言:在東南亞,年輕選民對執政者問責度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醞釀變天的氛圍已經不再如同過去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至少,兩國的傳統執政黨要維持一黨獨大會越來越艱難。
【2013/05/06 聯合報】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