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羅興亞難民 須從緬甸自身著手
2015-05-23 01:35:40 聯合報 戴萬平/正修科大國際企業系副教授(高雄市)
若遊客有機會到曼谷或是普吉島旅遊,會看到一個特殊的街頭現象,為數眾多的南亞面孔在從事製作西裝行業。筆者曾經進行相關的訪問研究,這些南亞面孔幾乎都來自緬甸,若細問,可以發現,來自包括羅興亞在內的緬甸人力資源,是構成泰國服裝紡織業的重要部分。
事實上,在曼谷周邊的工業區、暹羅灣沿海漁村、普吉島的觀光產業、泰北的清邁的小商家,都可看見緬甸難民進入泰國合法與非法打工的身影。有關虐待緬甸勞工的報導也時有所聞。
其實緬甸的難民問題,不僅包含羅興亞人。在緬甸建構民族國家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也就是少數民族的問題。至今,在緬北的克欽族、克倫族,乃至與中國交界的果敢族(與華人同一血統),與緬族主導的中央政府存在緊張的武裝衝突關係。只不過幸與不幸,緬北的克欽有豐富的礦場資源與廣大的山林,可讓克欽族維持基本生存;年初與緬軍激戰的果敢族,有過去種植鴉片的經濟基礎與中國老大哥撐腰;包括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梅道診所等國際組織,在泰緬邊界的梅索,進行克倫族的人道救助工作。
相對於上述三個族群,邊界的孟加拉國自顧不暇,羅興亞人只能選擇海上漂流,到泰南,或更遠的馬、印,成為唯一的出路。
過去,由於綿長的邊界管理不易,加上泰國政府寬鬆的邊防,緬甸難民就這樣在睜一隻閉一隻眼的情況下,由不同的海上與陸上途徑進入泰國。但是近幾年來,泰國經濟不佳自顧不暇,加上政變後軍政府對於邊防的控制日趨嚴格,羅興亞難民已無法從泰南周邊上岸,一批批已經出發的難民需花更長的時間前往更南方,期待穆斯林社會能夠接納,這些是最近海上難民漂流的近因。若這樣的動線被切斷,也將使緬甸羅興亞人向外唯一生存之路夢碎。
不論是印尼漁民的善念,還是習慣當緬甸與東協和事佬的菲律賓伸援,都無法從根本解決緬甸的難民問題。緬甸總統登盛尋求歷史定位,積極推動民族和解,可是不被官方認可的羅興亞人,並不是和談對象。年底的大選與可能的修憲,加上族群政治的敏感,緬族出身,身為民主鬥士的翁山蘇姬,也不敢為此議題輕易表態。
緬甸內部政治紛爭不斷,緬甸政府又以不干涉內政表現強硬態度。可能的解決曙光,是十一月大選後新總統的態度。即使國際不斷呼籲,但是短暫的人道救助只能治標,無法根本性解決緬甸的難民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