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跨國直擊》為什麼全世界都在關心這次印尼大選

天下雜誌 470期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4666

4月17日,印尼將迎來一場具有歷史分水嶺意義的選舉。平民出身的總統佐科威這5年來,串聯島嶼、力推建設,賦予印尼「工業+數位」軟硬通吃的新面貌。當貿易戰啟動新一波製造業移轉,印尼已做好準備,蓄勢待發。佐科威能否連任,讓改革延續?《天下》走訪2大島、6大城,獨家直擊蛻變後的新印尼。

全世界,正注視著印尼。

這個東南亞最大經濟體、世界第四大人口國,正站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4月17日印尼總統大選,一場選舉,決定印尼將前進,或者倒退。

第一站:雅加達市中心
印尼史上首條捷運通車典禮

3月24日,清晨。雅加達馬路上一片安靜,地面下卻一陣騷動。

7點15分,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穿著輕便的灰棉T、牛仔褲,踏著一雙黑布鞋,快速遁入市中心Istora Mandiri捷運站下方狹長幽暗的隧道。

「總統先生、總統先生,我是來自台灣的記者,」《天下》記者穿過大陣仗的官員、隨扈、印尼電視台直播群,喊著走在前方1公尺外的佐科威。

「這條捷運蓋了20年,到底對印尼有什麼意義?」

比實際年齡57歲看起來年輕的佐科威停下腳步,回過頭對《天下》記者招手,示意要記者走近他。

「這條捷運將為民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和好處,」他邊走邊繼續說。

「今天這條捷運通車,代表印尼走向新一輪文明(civilization),」佐科威強調。

「第2次試乘捷運嗎?」問前一天才在Instagram秀出搭捷運照片的佐科威。

「6次!我已經搭過6次,」佐科威大聲說出數字,轉身一腳踏上列車鐵軌。軌道盡頭等著他的,是印尼史上首條捷運通車的啟動儀式。

通車前,佐科威就已親自試乘了6次這條全長不過13公里、橫貫雅加達南部Lebak Bulus到市中心印尼酒店圓環的捷運。

雅加達第一條捷運在大選前通車,這是佐科威重要政績,他開心地笑了。

「這項印日合作的捷運計劃,是他的重要政績,」一名派駐雅加達的日本大使館官員私下坦言。

雅加達捷運計劃在1980年代提出,但官僚作業、經費問題,歷經4任印尼總統,延宕20年。走走停停的工程,是雅加達混亂市容、壅塞交通的禍首之一。

後來,承擔日本政府開發援助資金的國際協力機構(JICA)同意借款,2013年佐科威任雅加達省長時加速動工。佐科威挾執政優勢,強力執行,終於趕在今年4月總統大選前通車。

除了印尼、日本包商,台灣世曦工程、孟韋工程,也參與了印尼這項歷史性基礎建設。

同日傍晚,新加坡的亞洲新聞台大幅報導印尼首條捷運通車,「讓印尼追趕上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

貿易戰產能轉移的潛力熱區

佐科威執政5年來,平民出身、家具商人背景的他,透過力推包括雅加達捷運在內的基礎建設、數位經濟,帶印尼逐步邁向工業化。

此刻,適逢中美貿易戰啟動新一波製造業移轉。過去印尼曾像放羊的孩子,一再令人失望,經過佐科威力圖改革,投入捷運、鋼廠、電廠等基礎建設,甚至提出「印尼4.0」,升級包括食品飲料、紡織、汽車、電子、化工5項項目,為迎接這一波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做好準備。

印尼工業部長艾爾朗加(Airlangga Hartarto)表示,許多紡織和鞋類公司都來探詢將製造從中國遷往印尼。

「佐科威一直想改變印尼被政治家族控制的狀態,透過推廣數位經濟,削弱家族影響力,對國家新陳代謝有幫助,」剛上任台灣大哥大總經理的林之晨,在之初創投研究東南亞新創時,曾經打算舉家搬到雅加達。

「他有點像當年的阿扁,雷厲風行想改變政府執行方式。過去印尼工商登記要2、3個月,現在透過網路單一窗口,7天完成,甚至可能比台灣快,」林之晨說。

世界銀行調查,佐科威上台後,印尼經商便利性快速進步,從2014年他上任時的第120名,爬升到百名內的第73名。

「基礎建設總統」佐科威的新印尼

4月總統大選首度合併國會選舉,被視為2014年總統選舉的2.0版,角逐總統大位的兩名候選人——現任總統佐科威和威權統治者前總統蘇哈托的前女婿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早在上一屆大選中就交手過。但過去2年的民調顯示,佐科威一直領先對手約20個百分點,最近縮小2到3個百分點。

住印尼超過10年的泗水大學講師吳英傑坦言,印尼政黨林立,人民早就是認人不認黨,「特別是網路時代讓黨派力量式微,人的品牌大於政黨力量。」

一路從梭羅市長、雅加達省長快速崛起,當年佐科威在印尼國父蘇卡諾之女、前總統梅嘉娃蒂的鬥爭派民主黨(PDI-P)支持下當選總統後,任內3次內閣改組,靠極強的意志力走自己的路。

最具體貫徹到印尼整體發展的,就是佐科威以國家力量,驅動基礎建設普及各島的速度,將印尼由「爪哇中心」變成「印尼中心」。

「過去,印尼一直在到底要走國家主導、還是自由市場之間擺盪,但佐科威是國家主義的信仰者,」正修科技大學教授戴萬平指出

400年前,荷蘭殖民印尼的統治策略,就是集中開發管理爪哇島。把印尼種出的咖啡、糖、香料從爪哇海港出口歐美。這段殖民史形塑了今日印尼爪哇中心、區域落差大,以及像詛咒般擺脫不了的資源出口依賴。

「印尼必須停止依賴出口天然資源,必須讓出口更多元,我們必須多投資在基礎建設上,」佐科威常對人民呼籲,印尼要自主,就必須從建設自己開始。

走進位於雅加達市中心的佐科威競選服務處,鬥爭派民主黨議員候選人戴地(Deddy Sitorus)正在辦公室內和支持者搏感情。戴地的選區在距離雅加達搭飛機要3小時的北加里曼丹。

「北加里曼丹土地很大,比富饒的西爪哇還大,我需要坐直升機才跑得完選區,」戴地幽默地比喻。

但過去2年,佐科威在戴地的故鄉興建了從市中心到海港的公路。「就算只有5公里,當地人民開心得不得了,」戴地說,「因為他們從來沒看過黑色馬路(柏油路)。」

佐科威過去4年蓋的高速公路,長度超過70年來的總和。

佐科威任內4年興建的高速公路,長度超過建國70年來的總和,包括貫通橫跨印尼經濟火車頭爪哇島東西向的泛爪哇公路,並在相對落後的蘇拉威西、巴布亞、加里曼丹等地興建電廠、港口與機場等,成為名副其實的「基礎建設總統」。

但是,錢從哪裡來?

印尼正處於「十大建設」時期

很多開發中國家,都為了昂貴的基礎建設投入,而背上沉重的外債,印尼會重蹈覆轍嗎?

2017年開始擔任貿易部長首席顧問的利莉博士(Lili Yan Ing)解答,佐科威趁國際油價低點時,大膽砍掉燃油補貼,將這份民粹色彩濃厚的昂貴支出,轉移成發展基礎建設的經費。

於是,從2015到2019年,基建經費從256兆印尼盾增加到415兆印尼盾(約293億美元)。「4年增加了62%的經費,因此能在全印尼開發大量基建,」她說。

她表示,印尼敢這麼大刀闊斧地「拚建設」,主要是借鏡以日韓為首的「東亞模式」。「日韓在早期的工業政策,都是投入大量資源先做基礎建設,」曾擔任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的利莉說。(延伸閱讀:印尼為什麼進步那麼快?專訪貿易部:軟硬通吃是有訣竅的)

也就是說,佐克威打造的新印尼,正處於台灣70年代的「十大建設」時期,大力興建高速公路、港口、電廠、煉鋼廠,希望從只靠賣祖產輸出原物料的落後國家,邁向工業化國家。

只不過,與2千萬人口的台灣相比,2.6億人口的印尼市場規模更大、更深。

第二站:西爪哇芝勒貢工業區
外國人來蓋鋼廠、電廠

要進一步看懂印尼工業化的藍圖,得到雅加達2小時車程的工業重鎮——萬丹省芝勒貢(Cilegon)。

從雅加達到西爪哇芝勒貢工業區的公路上,卡車、小貨車快速疾行。

路邊,偶爾冒出零星的日韓餐廳招牌。

這裡是印尼國營鋼廠克拉卡陶鋼鐵(Krakatau Steel,簡稱克鋼)的大本營。連接著克鋼舊廠,是一大片土粉色現代感的廠房與一支高聳的高爐。

芝勒貢工業區。

「這就是韓國鋼鐵龍頭浦項鋼鐵(Posco)和克鋼合資的鋼廠,」一名在地台商告訴《天下》記者。

在2013年前,印尼鋼材消費量約1270萬噸,得從國外進口6成以上的鋼材,才足以滿足國內的使用量。

但印尼同時也產鐵礦,根據印尼鋼鐵協會統計,印尼本身的鐵礦蘊藏量,預估高達21億噸。

因此,當印尼政府祭出與鎳礦如出一轍的保護政策,立法禁止原礦直接出口,鼓勵在印尼加工後才出口,且出口稅率依照加工程度呈反比,背後最大目的是在吸引外資的同時,打造印尼本土供應鏈,完成進口替代。

韓國浦項鋼鐵、日本大阪鋼、日本製鐵,都陸續找上國營的克鋼合資。

芝勒貢工業區內,克鋼、浦項合資的鋼廠Krakatau Posco,廠區四周都被圍牆圍起,和浦項韓國總部一樣神祕。但韓國人的高效率卻展現無疑,2014年之前,印尼沒有出口鋼材的紀錄;但2014年合資廠投產上游鋼材扁鋼胚和鋼板後,3年內在地生產近300萬噸,出口則首度突破100萬噸。

「印尼實現史上首次鋼品出口,鋼材竟然能回銷韓國浦項總部,供集團做原料調度,」派駐在印尼雅加達的中貿國際經理黃俊凱分析。

鋼鐵業被稱為「工業之母」,汽車、造船、建築用鋼等諸多下游產業也將隨之繁衍擴散。

「鋼鐵只是印尼工業發展初級目標,往下的汽車、電動車產業才是重點,(未來印尼)年產量可望越過300萬輛,超越有『東方底特律』之稱的泰國,」中鋼董事長翁朝棟非常看好印尼的潛力。(延伸閱讀:升級東協最大汽車生產國!印尼未來如何超越泰國?)

國家引導經濟,帶印尼走向工業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教授戴明信在《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20年史》中分析,佐科威善於利用國家資源、特別是國營事業的資源,進行國家發展計劃。

相較於前任總統蘇西洛用「公私伙伴合作」(簡稱PPP)模式推動印尼建設,佐科威相信,藉由國家資本的力量,更能夠降低私部門透過「尋租」(rent-seeking)擷取國家資源,孳生貪污腐敗的可能。

依據印尼國家電力公司2018到2027年電力採購業務計劃(RUPTL)預測,印尼在長期經濟成長率維持6.3%的情況下,平均每年電力需求成長將達6.9%。每年平均要增加約8千兆瓦的電量。

佐科威如法炮製了這套國家結合外資升級本土產業的模式,讓電力產業落地。

萬丹省的特拉特(Terate)村。烈日下,黃沙滾滾的工地上,拔地而起一支210公尺的煙囪。

工地大門口寫著「神華國華(印尼)爪哇電廠」,一旁印尼籍警衛嚴格管制進出人口。

印尼政府開放3500萬兆瓦給外資競標。神華扛著中國「一帶一路」招牌,拿下印尼分別在蘇門答臘和爪哇島,南蘇、天健美朗和爪哇3座電廠標案。

其中這座爪哇7號電廠,是神華捧著30億美元,得到和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子公司合作的標案。

獲得印尼政府特許,神華帶了上下游約莫30家公司,一起承包這座燃煤電廠,大手筆帶進中國籍土建、焊接的技術工,少說2、3000人,同步雇用印尼在地漁農工3000人,一起建造電廠。

印尼政府規定包括中資在內等外資企業需雇用在地工人,一起蓋電廠、做建設。

「反正中國產能過剩、人力過剩,這項目沒中國人也蓋不起來,」負責土建工程的包商、河北雙城夏主任說。

2017年神華電廠開工,那一年夏主任來到芝勒貢蹲點、督導土建工程,一草一木他都熟悉。

今年9月,第一期工程完工發電,2座百萬瓩機組的電廠(2×1050兆瓦),將是印尼目前最新、單一發電量最大的電廠。台灣最大的電廠,也不過60萬瓩機組。

光是神華這3座電廠發電,就能抒解在西爪哇重工業密集區,以及蘇門答臘發展工業,卻電力不足的窘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